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盐是什么意思(曾经价比黄金的调味品——盐)

2024-08-20 10:00:01

盐是一种主要由氯化钠(NaCl)组成的矿物,其天然形式为盐结晶矿物,被称为石盐或岩盐。这种结晶体和雪花相似,因而也有“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词句广为流传。在开阔的海洋中,海水的盐度约为35‰。

咸味是人类基本的味觉之一,盐也是古老的食物调味品之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酱油和鱼露等都是以咸味为基础的液体调味品。此外,人们还用盐作为食品保鲜的重要手段。

文明的开始和湮灭

盐的获得对于文明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而盐的重要性也贯穿于整个历史。在史前时代,大约8000年前,欧洲就出现了人们对盐矿进行加工的痕迹。在现今仍存在的盐泉附近,考古学家发现那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煮沸泉水的方式提取盐,并利用工具制作盐块方便储存和运输。

这个盐矿所在的区域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城镇“Solnitsata”的遗址所在地。城镇的名字有“盐场”(salt works)的含义,自公元前5400年起,通过向现在的巴尔干地区提供盐来交换必要的生活物资,盐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当时人口只有350人左右,但非常富有,墓地中出土了大量黄金物品。在约5000 年前的中国山西,人们也从自然的盐水湖——解池(盐池的旧称,位于今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盐湖。)的表面获得盐,并运输到各地。

肉类、血液等动物组织中的钠比植物中的多,靠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对盐的需求不强,而主要以谷物和蔬菜为食的农民则需要用盐来满足身体机能的需求。由于在人口构成上农民多于牧民,而牧民在休牧期也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因此随着文明的传播和人口的扩充,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成为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在罗马帝国末期和整个中世纪,人们乘船经过地中海,沿着专门建造的盐路穿越撒哈拉沙漠,将珍贵的盐运往日耳曼部落中心地带,在萨赫勒地区的市场交换食物、货品,甚至奴隶。在非洲,盐在撒哈拉以南被当作货币,到6世纪摩尔商人仍然将盐作为等同于黄金的交易品。盐的稀缺和需求的普遍导致了利益的不均等,人们不断探寻更简单的获得方法和更精纯的产品。

煮沸盐水给盐提纯

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们能够通过晒制海水得到海盐,他们利用这种粗糙的盐和内地人进行高价贸易,得到各种奢侈品,因此沿海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随着产自盐矿中的提纯盐逐渐成为内地人的首选,海盐逐渐丧失了以前的利润,冲突一触即发。

国家管理者通过控制盐的生产来掌握贸易,利用盐来增加税收,也用它来作为军队和远洋舰队的资金来源,甚至为了争夺盐矿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对盐的掌控,那么它只能选择依附或者消亡。在印度独立前,领导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就曾在1930年以400 千米的“食盐长征”(Dandi SaltMarch,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实行了食盐垄断,为了民族独立,圣雄甘地以抵制盐的垄断为起始展开斗争,号召人民取海水自己煮盐,盐运动成为实现印度独立的重要一步。)挑战英国征收的盐税,并且因此呼吁英国人退出印度,以实现印度独立。

衍生和替代

盐在宗教上的地位也一直很高。在古吠陀宗教的献祭、赫梯人的仪式、闪米特人的节庆,以及希腊人的新月时均会撒盐到火中,将产生的噼里啪啦声作为仪式中的背景乐。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及古罗马人都会带着献给神的盐和水祈福,有些人认为这便是基督教圣水的起源。

战争时期的近东地区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即在敌人的土地上撒盐,让土地长不出庄稼。在中东,盐可以在仪式上用来缔结协定,或用于与神定下“盐约”,以示盟约的不可背弃,人们还会向供品撒盐以示信仰的虔诚。另外,盐还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用于驱除煞气和晦气。

除了用于宗教仪式外,在日常生活中盐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希伯来圣经》中就提到了盐作为调味品的重要性。除了烹制食物外,盐还被用于食物保鲜。腌制过的食品除了具有更丰富的口感外,还能储存更长时间,满足人们在寒冬的需求,因此渐渐取代单纯的盐块,成为更受商人欢迎的商品。

以咸味为基础的各种调味品也在不断发展,在中国古代周朝,人们将用盐腌制过的鱼肉作为调味品。到了西汉,人们开始以大豆为原料加盐制作成“酱”。到了宋朝,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出现了有关“酱油”一词的最早记载。酱油相较于盐能为食物提供更好的色泽,而且可直接作为蘸料使用。以中国的酿造酱油为基础,不同地区还发展出了各种味道和稠度的调和酱油,例如日本地区的酱油因为小麦含量较高,口味相对偏甜;而欧洲地区则通

过向其中添加蘑菇等以丰富口感。制作酱油剩余的固体部分即豆酱,也常被用于食物调味,例如日本的味噌和韩国的大酱。虽然酱油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咸味的来源,但盐仍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