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老话:“听见蝼蛄叫,还不种庄稼啦?”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听见蝼蛄的叫声就不种庄稼了吗?泛指,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被已知的原因而吓得退缩。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让农民朋友“怕怕”的蝼蛄。
蝼蛄,一种常见的昆虫,多见与夏秋季节的田野。又名土狗子,地狗子,拉拉蛄等。害虫,可食用,可入药,可以用做动物饲料。
特别是到夏秋的季节,每到半晚或者雨后,就会在路边或者田野里听到它的叫声。
由于烘干后的蝼蛄身体紧缩,头向腹部弯曲,六足紧抱,形状像条卧着的狗,故取名土狗。
东北地区还称其为“地喇叭”。蝼蛄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南方水田中居多,躲在水稻的根周边,四处窜坏水稻。所以蝼蛄也是一种害虫!
蝼蛄的特性
雌蝼蛄产的卵大约经过十天左右,就孵化成和老蝼蛄的相貌完全一样的幼虫。三天以后,就有很强的活动能力。
蝼蛄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
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
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蝼蛄富含高蛋白,可以食用。
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闽粤地区食用着居多。食用方法基本上就是油炸、烧烤。听说味道还不错。
但是,蝼蛄的腹部和头部有微毒;建议不宜食用过多。食用的时候最好掐头去尾!
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但是目前只有华北蝼蛄已知可以入药。
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地表掘成长约10厘米的洞道。
蝼蛄(土狗),具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内服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损伤等症,外用可治疗脓疮肿毒。
中药名称: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气味咸、寒、有小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制作:夏秋捕捉,开水烫死,炙阳晒干或烘干,但应防发霉虫蛀。也有记载将活虫埋入石灰中焙干备用。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干品目前网上报价不一,大致在150~200元/公斤。
蝼蛄在野生环境下不容易捕捉,那么,蝼蛄既然可以食用,可入药,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能不能人工养殖呢?人工养殖是可以的。
蝼蛄养殖方法:
首先,用沙灰,砖头,建造长3米,宽2米,深2米的饲养池。池底填充1米左右厚的土壤,压实。之后在上面填充20厘米左右的农家肥,再在表面撒上一层面秸秆玉米芯等,作为遮阴场所。
其次,投种。可在野外用光源对蝼蛄进行诱捕。对捕获的蝼蛄进行筛选,去掉那些个子较小,有病,肢体残缺的,把健壮的投放饲养池内,每平方米投放10~15只即可。如果捕捉不到,也可在网上购买种苗。
不过在选择蝼蛄的时候要注意公母配合,公的会叫,母的不会叫。千万不要以为会叫的就是健康的,结果全选了公的进行养殖。公母比例为1:2即可,如果母的太少容易打架!
最后,饲料喂养。蝼蛄吃玉米、麦苗、高粱等,精饲料有麦粒、花生饼等,在傍晚投食,冬季要在饲养池旁边搭建遮风屏障,池内要放秸秆进行保温,饲养池一定要操持湿润,不能太干。太干影响其生长。
蝼蛄的收获,每年采收一次成虫,每年春季在池内20厘米腐殖土内筛选出可以出窝的成虫,之后便可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