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双减是什么意思?消灭课外辅导吗?深入解读

2024-07-29 19:45:01



“双减”政策是什么?消灭课外辅导吗?深入解读!

一、什么是双减?

二、为什么要双减?

三、双减是要消灭课外辅导吗?

四、双减对课外辅导机构的影响。

一、什么是双减?

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过重作业负担;(2)校外培训负担。

二、为什么要双减?

学习要劳逸结合、张驰有度,而不是一味急追猛赶,根本不给时间消化吸收,这样完全达不到对症下药,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所以一定要双减。要给孩子一定自由消化、身心发育成长的时间,要给老师一定的教学研究、互相交流提升的时间。

随着扩招大幅进行,教育急剧普及,个人求学深造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导致目前学习的竞争空前激烈,几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在此大环境之下,老师自是不能免俗,学校更是急功近利,于是作业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许多普通学校或年轻老师,更因各种课外任务干扰,不能用心钻研教学,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只能在作业这种肉眼可见的努力上多下工夫。

譬如他们没有时间研究总结:

(1)英语差生要想开窍,一个单词最多要背多少遍?答:300遍。(在此不展开,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3章:初三寒假英语18分,三个月年级第一 )

(2)理科死活听不懂、不理解的原因?(在此不展开,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3)数学差生要想开窍,一道大题最多要多少遍才能理解?答:40遍(在此不展开,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4章:高中数学,1个月从不懂到近满分 )

对他们来说,反正我认真负责问心无愧了,君不见我每天批改作业都快半夜鸡叫了?每日联系家长都让自家鸡毛一地了?而根本考虑不到作业是否能够完成,完成的质量又是如何。若中高考冲刺阶段,这当然无可厚非,可刚小学、初一二,是否会有些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诚然我们不能全盘反对“题海”战术,但有几人知道“题海”战术的真正含义?

题海战术不是让你一味做许多新题或会了的题,而是让你找出难的、错的题目,多做几次并经常重做,直到你确定掌握记住了这些错难题。

譬如我们刷了100道题,接下来不是再刷100道不同的新题或会了的题,而是让你把之前刷100题时刷出来的20道错的、难的题目,平均每个再刷5遍,直到确定熟记于心,然后再去刷新题寻找薄弱点。记住,不是一直刷新题或会了的题,却对发现了的错难题不复习巩固,还自我安慰说也努力了。(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这也相当于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努力,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答:在此不展开回答,仅以挖井举例。学习就像挖井,既要知道在哪挖,还要知道挖多深。即知道学习方法,还要知道努力的程度。挖50米出水,你挖40米换地方,挖35米又换。别人深挖一口井就出水,你挖了满地的井,却一口也不出,累个半死还白忙活。(参见剑之晶《逆袭从垫底到学霸》第1章)

新教师初出茅庐,这么做情有可原;老教师虽经验丰富,却也被各种裹挟,不得不委曲求全。譬如,老教师十次优秀,很多家长视而不见,偶尔一次疏忽,很多家长就群起围攻。尤其是那些各类名校出身的家长们,更是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你不知道术业有专攻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很多名校家长孩子的成绩一般般吗?完全遗传不了吗?


三、双减政策就是要消灭课外辅导?

答:双减政策不是要消灭课外辅导,而是在努力尽可能地实现因材施教。学校老师一对多,多少精力不足,学生也参差不齐,多少会听不懂,若家长能在课外给予孩子帮助,及时解决当期困难,既解了老师的后顾之忧,也提升了孩子的成绩分数,这又何乐而不为?

有一种说法,双减的另一个含义:减去不努力的学生,减去不负责任的家长。

深以为然!

家长将孩子课外时间安排的满满的,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和初出茅庐的老师异曲同工,就是感动自己:看,我为孩子付出了所有。

孩子是只绵羊,要吃的是草。你给他再贵的肉,又有什么用?说什么为了你,妈妈连肉都舍不得吃。你给孩子交了点辅导费后,就连肉都吃不起了,这生存能力太差了吧?你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还赖到了孩子头上了?让孩子有负罪感,对你父母有什么好处?


其实就是家长失职、逃避责任,家长不愿意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不愿意更有耐心地引导孩子或帮助孩子找个合适的课外辅导。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了那么多低效的事情,孩子成绩能好?最多也就是一时好罢,等别人的柴刀磨快了,追上你不过是分分钟钟的事。就算你侥幸撑到高中,孩子身体垮了,人崩溃了,你后悔都来不及,然后指望抱着孩子大哭一场,说几句轻飘飘的“妈妈害了你”“对不起”,就能让孩子真心原谅你?

成绩优秀的家长也要反思下:小学学霸上了初中,许多不见人影。初中学霸上了高中,不少泯然众人。譬如小学一个班的前10名,到了初中一个班前10名中还能剩下几个?两三个就不错了吧?

四、双减对课外教培机构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中一些小微机构,譬如夫妻店,两三个老师的工作室或上门服务的老师们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上门服务或一对一服务的老师们,可能还是利好的消息。若有点影响,那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或者是积极整顿,使之更正规合理化。

双减政策主要对两大群体有很大影响:一是大型培训机构,特别是有资本进入的大型培训机构。二是进行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

对大型培训机构:(1)教育是国之根本,肯定不能假手于人,所谓思想怎么能被资本绑架?所以双减政策直接釜底抽薪,不允许相关企业再融资上市,从根上断了资本的念想。(2)大机构的老师速成的居多,被尽可能的细化分工,这有利于管理并快速复制,但缺点是不少老师只会自个解答,却不会教人掌握,以及不可能对孩子进行个整体的规划。


学校已然耽误很多时间,难得有点空闲又被各种不成熟的课外辅导机构占用。学习又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待到终于醒悟,却一切为时已晚,只剩下追悔莫及,后人复哀后人也。

对有偿家教的在职老师:在职老师开辅导班甚少一对一,基本上都是一班数十人。不排除有优秀老师能同时对数十人认真负责,也不排除这几十个学生都是成绩相当,智力相若。但这种情况极少,基本上是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太可能对那么多人做到因材施教。

而老师因为职业优势,有学校这个平台,更容易对学生形成裹挟。不管你愿不愿意,哪怕成绩很差来抄作业,你也得来。且一裹至少就是一学期,甚至数年。最近几年因老师有偿补课威逼学生酿成悲剧的事时有发生,大家搜索一下便知。而学校老师又不可能随便开除,毕竟手里起码有一两个班、上百名学生。突然换人,不说新老师短期内能否熟悉这百名学生,就是家长的情绪,要不要照顾?

不要说老师工资低,就可利用其职务之便为己谋利。先不说真低假低,若这样可以的话,那公务人员不就可以开个与其职位相关的公司?小区保安工资低,是否可以收门票?不给的话,我开门慢点,或者不开?清洁工工资不高,是否可以对居户挨个收钱?不给的话,就三五天扫一次,让你家门口臭不可闻?

双减政策中很大一块是要求学校老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学,譬如让学生作业尽量在校完成的规定,这可以逼着老师多了解学生,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而不是把任务布置给家长。换句话说,学校学好了,还用出来辅导吗?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有偿的老师虽然很少,但老师这个行业特殊,和鸡窝飞出金凤凰相反,它自带光怀,一匹劣马能损害整群的良好声誉。


有人说双减政策打击课外教培行业是为了选拔智商高的人,打破上层人士对教育的垄断。

答:不对,这太牵强。若选拔智商高的人,那小时候做个智商测试,高的就挑走学习,余下的放养玩乐,既省得白忙乎,还节约金钱精力,岂不是更好?

再说了,若智商高的人懒、不努力怎么办?

再说了,谁告诉你,我智商会一直很低?我发育晚不行吗?

有人说课外辅导机构昂贵。

答: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听风就是雨。

譬如小微机构的一对一,除去一周两小时的上课辅导,还要附送一周的作业吧托管等。

如果真的是暴利的话,那我们国家现在数以亿计的大学生为什么就没几个去做?就算不是本科生,初中学历也可以去教小学啊?别和我说学校老师的学历高、能力强啊,自个去查数据。

经济发达,教育质量就好?

答:那京沪怎么不行?进入新世纪后,为什么不再和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一张试卷定高下?之前可是一样的啊。那些鸡娃都鸡哪去了?拔苗助长有用吗?最后还是要按事物发展规律来。

个别地方对课外机构的粗暴对待,怎么回事?

答:这不过是对政策没有充分领会吃透,从而部分矫枉过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各级充分磨合,课外辅导治理就会越来越规范。

而课外培训从业人员越多,即个体越多,那竞争越激烈,越能拉低价格,越能打破阶层壁垒,越能将个人努力在事业成功中的因素占比中增大。一二线城市竞争饱和,那就去三四线;三四线饱和,那就去西部乡村。


我不了解目前讨论很多的韩国,但我知晓美国,也去过日本,他们那遍地都是小微培训机构,闹市旌旗摇、绿树丛中隐。

造纸术、印刷术等的发明推广,让知识可以更好地传播,而不囿于富人的竹简,它打破了门阀垄断。课内课外教育行业的正规繁荣,让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因材施教,而不止于社会的投入,它推进了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