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进程基本正常,但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低于预期,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问题。下一步,应在如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其中,应尽快采取切实措施,更好地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稳住和扩大居民住房消费,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
房地产市场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房地产市场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202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疲软,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和意愿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降幅较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6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降幅较1—5月扩大4.4个百分点;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2%。
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月,金融管理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出台“金融十六条”,明确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揽子政策,针对性较强,具有积极意义。日前,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十六条”中有具体期限的两项政策进行延期,在一定程度上将打消金融机构顾虑,进一步改变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等情况,鼓励金融机构向专项借款支持项目发放配套融资,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更好地助力宏观经济持续恢复。下半年,应全面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过渡期;通过央行“三支箭”措施、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措施,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继续加大对“保交楼”项目专项支持;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应从需求侧发力,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优化住房信贷政策,稳住居民住房消费预期,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中央相关会议多次指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出台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对住房贷款政策进行微调,如降低首付比例、加快放款速度等。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下降4次,推动住房贷款利率小幅下降。
但过去一段时间,住房信贷政策调整集中在满足居民刚性住房消费需求。在过于严苛的限购、限贷政策之下,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较难得到充分满足,这是当前住房消费难以起色的重要原因。在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政策工具箱工具较多,但不能备而不用。下一步,应在如何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上,采取更多的支持政策。
第一,适当优化、细化住房限购政策。在坚持“房住不炒”的总体原则之下,对限购政策的调整优化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在一线城市,地方政府可将“因城施策”细化为“因区施策”,取消除核心城区之外区域的限购措施,在核心城区降低购买首套住房的资格条件;或者在全市范围内对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面积住宅,取消限购、限贷措施。对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应全面取消限购、限贷措施。
第二,进一步放宽住房贷款条件。商业银行应改变“认房又认贷”要求,对已经结清贷款的购房者,在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适用首套房贷标准;同时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金融管理部门优化相关要求,支持银行更好地服务改善性住房消费者。如将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由同期限LPR+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限LPR+10个基点。同时,参照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房价下降明显的地区,允许自行调整二套房贷利率下限。
第三,加快住房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满足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住房消费需求。如将住房贷款借款人最高年龄、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等进行适当延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需求;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创新租房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产品,满足新市民租房消费需求。在仍然实行限购的地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相应增加限购套数,以更好地支持多孩家庭改善住房条件。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备受关注。如果阶段性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无疑将有助于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提振改善性住房需求。7月14日,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建议及时回应市场呼声,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商定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总体原则;建议各家银行总行出台具体方案,明确“直接降”、“间接降”的条件、标准、流程。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加大商业性房贷转换为公积金贷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