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来的思想(古代社会“天人合一”的观念出自哪里?)

2024-11-10 10:45:02


《春秋繁露》是汉代儒学的重要著作,系后学编辑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部分论文成书。唐代史志目录书《隋书.经籍志》开始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四库全书荟要》则把《春秋繁露》归为子部儒家类。

在《春秋繁露.人间天数》卷十三章中,作者阐发了天与人为同一类事物,人体生理情感与天及自然相似的见解,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董仲舒说“上天的德是施予,大地的德是转化,人的德是正义。……万物的毛病是不能和天地为偶,只有人单单能和天地为偶。人有三百六十个关节,和上天的数目一致;身体骨肉和大地的厚度相配;上有耳目的听觉和视觉,是太阳和月球的征象;身体有孔窍脉理,是河川山谷的征象;人的用心有悲哀欢乐,高兴和愤怒,和大地的神气同类。观察人身体的全部,为什么比万物高出很多?和上天相似的缘故。”

董仲舒又说:“身体好像上天一样,数目与上天相匹配,所以命运和上天相连接。上天用满一年的数字,成就人的身体,所以小的关节有三百六十六个,与一年的天数相符;大的关节有十二个,符合一年中的月份数;身体内有五脏,符合上天有五行的数目;躯干以外有四肢,符合四季的数字。

人睁开眼睛或闭上眼睛,符合白昼和黑夜;忽然刚强忽然柔和,符合冬季和夏季;忽而哀痛忽而快乐,符合阴阳二气;内心中有考虑计划,符合上天的思虑安排;行为有伦理,符合上天下地的关系。这些关系如同皮肤附在身体上,和人类一起诞生,并列而且匹配着掩合。对其中可以计算数目的,符合数字。不可计算数目的,符合类别。全是正好相同并符合上天,是一样。”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主要论证了阴阳五行说,将人体器官和天象、阴阳、五行类比,提出人的关节、四肢合于年月天数及四季数目;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合于五行(木火土金水)。根据中医五行属性,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人的哀痛快乐符合阴阳。 从而推导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述《中国哲学史》中评论说“人与天如此相同,故宇宙若无人,则宇宙即不完全,而不称其为宇宙。”

“天人合一”观念,是董仲舒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认识论。

他不同于荀子的天人关系中,天人相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人不能干预天及自然变化和运动,天及自然也不能操控人世活动。

庄子《齐物论》万物齐一,一切事物均同,无差别、无善恶、无贵贱,万物浑然一体观点相近似。

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则更进一步深入讨论了天人二者关系,其意旨强调的是天人互感互动,人事是天意反映,人的活动受命于天;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亦能感动天意。天道人事互相影响,若为政者有过失,天就会降下灾异谴告,以表警示,西汉时期之人对此深信不疑。

《春秋繁露》一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天命和“天人感应”被古代士大夫视为天下万物的原则,在教育和应世中敬畏践行。其实,这种认识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有二千多年,它含有东方神秘主义的某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