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河南省会城市是哪个(郑州为什么能成为河南的省会,而不是古都洛阳?)

2024-09-02 09:45:02

每个省的省会一般会都是这个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它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重要的是还能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文化极其悠久的国家,随便哪个城市拉出来都能有个千百年的历史,然而真正被世界承认的古都却只有八个,而在这其中,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名都古城遍布,占据了“八大古都”半壁江山,其洛阳甚至居首位,然而为何今日的河南省会却选择了郑州,而不是其他古城呢?

开封——洛阳——郑州

说到河南的省会,首先就不得不提到开封,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曾担任河南省会几百年,在河南省会史上占据的很大的份量。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开启了元朝一统中国的序幕,公元1260年,其孙忽必烈来到了中原地区,建立元朝,迁都大都,后设立行中书省的制度来管辖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后因攻打南宋的需要,在公元1268年设立了河南行省,省署设置于开封,从此拉开了开封作为河南省会的帷幕,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持续到民国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挑起卢沟桥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处大大小小的战役频发,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日本军队占领了华北、东南等大片地区。1938年,蒋介石调集兵力,在豫东兰封县(今属兰考县)与日军展开了兰封战役,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功败垂成,中国军队被迫西撤郑州。1938年6月日,日本军队长驱直入,直接占领了河南省会开封,开封沦陷。继开封之后,洛阳就成了日军的下一个目标。

自1938年开始,日军就开始频繁的空袭洛阳,致使洛阳城里到处火海弥漫着死伤无数。为了拿下洛阳,日军还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1944年4月18日拂晓前,日军利用新架铁桥强渡黄泛区,又兵分三路攻向洛阳,这三路分别为向西的郑州,沿平汉路向南的新郑、密县,最后是过尉氏,经鄢陵斜出许昌,最后在强大的火力与兵力下,洛阳沦陷了。

被战火摧残的洛阳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河南省省会成为了当时众多建设之一,鉴于各方面的考虑,上级认为省会留在开封已经不再合适。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战争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阶段。1954年,我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全面调整,同年10月河南省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郑州成为了河南省的新省会一直到今天。

郑州成为省会的原因

  • 陆路替代了水路

人们常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确,如果不是因为铁路,郑州很难有今日的地位。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便利的交通对于一座城市是什么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生活出行,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在古时,河南的省会之所以在开封,也是因于此。

从地图上看,我们会发现,开封郑州洛阳均居在黄河流域,或远或近。就水系分布来看,郑州距离黄河水道的距离相对比较远,离淮河流域也不近,所以水上交通不太行。洛阳水域分布上还是不错的,但是当时它距越来越富庶的江南有点远,转运成本比较高,也不太好,而且自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通道就开始从东西向变为东西南北并重,对于那个只有车马的年代,运输大量货物自然是用船载最好,所以一个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是非常重要的,开封的优势就凸显出来的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水城,对于发展水上运输再合适不过了。当时就有人称:“大梁当天下之要,通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这里的大梁指的是汴梁,也就是如今的开封。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

虽然开封的水上运输很具有优势,但是黄河却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主儿,时常发生变道,这也给开封带来了不少威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黄河携带的泥沙量开始明显地在河道内堆积,不断向南变道的黄河逼近开封,其附近繁密的水道也成为了黄河泄洪的最佳渠道。

据记载,在明朝时,开封因黄河所受伤害之多,水围城池甚至水淹城池的事件屡有发生。在明朝统治的270多年里,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口14次,其中4次灌城。黄河主流最近时距开封城仅2.5公里,有40多年是从城南流过的。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在开封西北张家湾决口,水淹城池,黄河水围城达8个月。黄河就像是悬在开封头顶的利剑,虽然威胁着开封的发展,将开封陷入水患之中,这恐怕也是为何新中国成立后开封不再成为省会的候选者的原因之一了。

清朝末年,伴随列强们的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样东西,铁路。铁路的引进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从水路换成了陆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筑铁路干线的建议,提出了卢汉铁路(后改名京汉铁路)计划。起初,京汉铁路是计划通过开封的,但是由于开封长年受到黄河的侵扰,隐藏危险比较大,万一哪一天黄河决堤,那么这条铁路线必定受到影响,于是在经过多方考察,张之洞最终决定将开封改为郑州,其一,郑州处河南中部偏北地区,居中原中心。其二,虽然郑州也处在黄河流域,但黄河河道在其以北的荥泽口附近,而且南北两岸也从未泛过水患,河道也没有改变过,荥泽广武坝亦“为数百年来未闻漫溢之处”。于是在1898年年底,京汉铁路从南北段同时开工,1906年4月1全面通车。与此同时,东西方向的陇海铁路也开始修建,并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汇。

建设中的京汉铁路黄河大桥

京汉、陇海铁路两条铁路的修筑,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适中和交通便利为郑州的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它成为省会河南新省会增添很大的机会。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选择洛阳来做这两条铁路的中心点呢?

这就不得不提下洛阳的地理环境,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40.73%,平原面积则只占13.8%。多山的地势如果要修筑铁路,成本是巨大的,而在清朝末期,第一条京汉铁路的修筑费用都是借钱修的,所以在当时是根本不可以选择在洛阳修铁路的,即使是现在科技发达,通过洛阳铁路也少之又少,多半都是从郑州转。

建设中的京汉铁路

  • 丰厚的资源储备与经济发展潜力

除了铁路带来的优势,郑州还具备一些资源方面的先天优势。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为后续的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储备。据记载,1948 年 10 月郑州解放以后,通过6年的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了是一座拥有 50 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

在“一五” 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 9 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除此之外,国家对郑州建设的投资也是巨大的,仅 1953 年一年的投资就比解放 4 年来用于恢复、改建和新建工业的投资总和还要大 3 倍,而1954 年的投资又比 1953 年多 55. 5% ,让郑州工业建设不断攀升,尤其是郑州的纺织工业发展最为迅速,1951 年建立了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1952 年建立起国营第二棉纺织厂;1954 年国营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 同时又在兴建国营第三棉纺织厂,让郑州成为当时中南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市。

相比起发展工业的郑州,开封境内主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当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上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经济发展上相对缓慢,实在不适合当一个省的领头羊。而洛阳,虽然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同样也是国家重点城市,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约束了经济发展,也就不太适合往省会位置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