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启蒙是什么意思(何为“启蒙”?)

2024-08-14 08:30:01

启蒙又叫开蒙,通常来讲,指的是开发昏昧无知的心智,使其明白事理掌握知识。

启的意思是开导或教导, 蒙的意思是昏昧或无知。人刚生下来,脑海里是空荡荡的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了解,犹如一张白纸,不懂得世上任何的知识和事理,所以幼童是昏昧无知的,那么对幼童的初始教育,就是启蒙,启蒙教育能让幼童学习知识和技能,懂得世间道理,帮助其健康成长,摆脱愚昧和无知。

其实启蒙在动物界也是存在的,自然界存在无数种类的动物,有动物就有其所在的群体,有动物群体就有其所在的动物社会。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得接受启蒙教育,包括认识自然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学习相处之道、懂得社会规则等等。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义.卷一.五伯》讲道:每辄挫血刃,亦足以袪蔽启蒙矣。元朝刘壎在《隐居通议·论悟二》也有“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意思都是童蒙开始学习受教,学习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开发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关于蒙学, 辞源中解释为今之小学, 指幼童的教育和学习,最著名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儿童启蒙必先学这三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内容丰富、浅显易懂、语言简洁、生动活泼, 深受欢迎, 因而盛行于世,长久不衰。除此之外还有《弟子规》、《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初级启蒙读物。古代私塾形式各异,并没有统治阶层的统一安排,因此私塾先生自主性很大,学什么和怎么学每个私塾都有各有千秋。

《汉书·食货志》中讲, “八岁入小学, 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 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十五入大学, 学先圣礼乐, 而知朝廷君臣之礼。”纵观历史,启蒙在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意义,总体而言,无论哪个时代,启蒙就是一个人实现自立的前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孩子启蒙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启蒙教育对孩子心智的水平、性格的形成、格局的奠定都着直接的联系。启蒙教育能够让孩子了解知识,锻炼思维,激发创造力,促进智力情商的发展。良好的启蒙教育,毋庸置疑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着极大帮助的。

谈到启蒙则不得不谈康德。康德全名是伊曼努尔·康德,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康德对启蒙的定义是“走出由他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启蒙就是人类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从加诸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摆脱出来。不成熟状态是指没有别人的指导,人就不会使用他自己的理解力。大部分不是因为缺少理解力,而是离开他人指导就缺乏果断和勇气来运用它,这是一种桎梏和枷锁。

因此,康德启蒙运动的座右铭就是敢于聪明,勇于使用你自己的理解力!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成功摆脱不成熟状态,大部分人都是习以为常地依赖于当前环境中已有的物质和精神,甚至放弃独立思考,变成了不成熟状态的枷锁。康德认为启蒙就是要让那些不缺乏理智的人从受监护状态中走出来,告诉他们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摆脱不成熟状态。

康德眼里的启蒙是一种哲学上的启蒙,是针对成年人主动的启蒙,迈向启蒙就是要独立思考,摆脱不成熟状态。而中国所谓启蒙是针对未成年人的被动的启蒙,接受他人思想或者知识的灌输,开发昏昧无知的心智,使其明白事理掌握知识,这两者似乎是相似的,又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