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  常识 > > 

d2聚体临床意义和使用(D-二聚体临床意义与应用)

2024-10-12 17:45:02

D-二聚体临床意义与应用

概述

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形成Bβ1~42肽健,A、B、C、H 附属物以及 X、Y、D、E碎片,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的产物(FgDp),这些降解产物可自行聚合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sFMC),在凝血酶(FX)Ⅲa和Ca2+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除降解产生碎片X、Y、D和E 外,还产生D-二聚体、γ-γ 二聚体、复合物1(DD/E)、复合物 2(DY/YD)、复合物3(YY/DXD)等,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所以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其中一种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增高提示:

1、 DVT:例如制动、长时间旅行、经济仓综合征、肥胖等。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48%;2、PE;

3、恶性肿瘤:肿瘤可以引起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并且可以作为分期、预后等判断标准;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比良性疾病患者明显要高,术前的D-二聚体与肿瘤的病理结果核分期相关;术前D-二聚体水平高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要比低的患者短;急性白血病组、恶性淋巴瘤组、实体瘤初发组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4、妊娠后期:重度子痫前期、羊水栓塞;

5、脑血管疾病:凝血的激活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因素,D-二聚体的水平和脑梗死程度呈线性相关,不管是在入院时还是在出院后,都可以用来判断预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的患者,再次发作脑梗死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6、肝脏疾病:在肝脏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脏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一个判断肝脏受损的标志

7、创伤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特别是腹部外科手术、关节置换等;

8、长期卧床:长时间卧床、瘫痪、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

9、口服避孕药;

10、易栓症;

11、糖尿病;

12 、DIC;

13、肾病:无临床栓塞表现的肾脏病测定D-二聚体可间接预测高凝状态存在,并可作抗凝药物治疗的依据和预后估计;

14、心血管疾病:D-二聚体含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随着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升高D-二聚体预示着未来有较高的心肌梗死风险,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所有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D-二聚体都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和发病到实验室检查的时间与夹层的大小相关;

15、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稳定期D-二聚体明显下降,活动期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稳定,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

1、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排除;

2、肺栓塞和动脉血栓塞的诊断与排除;

3、 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4、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早期识别与辅助诊断;

5、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等);

6、妊娠高危症与先兆子痫的监测;

7、溶栓治疗的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

8、外科手术后及创伤骨科血栓监测;

9、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10、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旁路手术等);

11、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

12、纤溶作用机制的早期测验——血栓前危险评价。